《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东北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国矿产地质志·辽东-吉南卷》是“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下属“东北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其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开展辽东-吉南成矿带(Ⅲ-56)矿产地质总结研究工作,全面汇总辽东-吉南成矿带矿产资源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提升对成矿带矿情的掌握,提高成矿带矿产地质科学水平,研编出版《中国矿产地质志·辽东-吉南卷》及系列附表附图。志书全书共7章,约38万字,是迄今辽东-吉南成矿带矿产资源研究最全面、最系统的专业志书。
项目组系统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辽东-吉南成矿带各矿种有关的1600余篇文献资料,总结了成矿带的矿床发现、勘查历史和开发利用情况等,查明了成矿带资源的禀赋特征,摸清了成矿带矿产资源家底,分析了优势矿种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和趋势,提出了成矿带内矿产资源未来的发展建议。
志书中显示,查明辽东-吉南成矿带发育75种矿产,共1763处矿产地(矿点)。其中,超大型矿产地28处,大型矿产地165处,中型矿产地314处,小型矿产地843处,矿点413处。志书明确辽东-吉南成矿带菱镁矿、滑石矿、铁矿等优势矿产12种。
查明辽东-吉南成矿带的主要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耦合关系,重新厘定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并建立区域成矿谱系。项目组提出辽东-吉南成矿带主成矿期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重新厘定出9个矿床成矿系列、17个矿床成矿亚系列、31个矿床式,通过对各矿床成矿系列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化特征的分析,构建了辽东-吉南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谱系;编制辽东-吉南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50万)。
重新厘定辽东-吉南成矿带矿床类型,总结各矿床类型的地质成矿特征。项目组确定成矿带内共产出12种矿床类型。通过对成矿带25处典型矿床进行深入剖析,项目组对其成因机制、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提出了新的认识,特别提出了本区金、银及多金属区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强调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陆内主造山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成矿作用的特殊重要性。
圈定8处大型矿集区与25处成矿远景区。项目组对8处矿集区进行了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信息和重要矿床资源潜力分析,对25处成矿远景区的分布位置、相关项目、投入主要工作情况、调查与找矿进展情况作了说明,并进行了成矿远景区评价、资源量预测,提出矿产勘查的建议。
另外,志书中将辽东-吉南成矿带划分3个Ⅳ级成矿亚带,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成矿亚带的岩浆源区特征、地壳物质混染、岩浆演化与硫化物熔离机制;建立了成矿亚带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提出优势矿种地质找矿和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