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石油-天然气成矿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丰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渤海湾石油-天然气成矿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课题项目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承担,归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二级项目“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项目周期为2016年-2018年。项目目标任务包括渤海湾石油-天然气成矿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的文字志书,即《中国矿产地质志·渤海卷》。
对渤海海域构造单元进行梳理,划分埕宁隆起(海域)、辽东湾坳陷、渤中坳陷、济阳坳陷(海域)和黄骅坳陷(海域)5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渤中凹陷、沙垒田凸起和渤南低凸起等35个二级构造单元。课题组综合新生代以来不同时期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构造演化剖面等资料的分析结果,将渤海海域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裂陷期和裂后期2个阶段,再细分为裂陷I幕、裂陷II幕、裂后I幕和裂后II幕4个构造幕。
明确渤海海域古近系沙三段、沙一二段、东三段、东二段、东一段和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特征,总结了渤海海域沉积演化规律。
渤海海域发育古近系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优质烃源岩,明确了3套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区域及规模,形成时的构造沉积背景,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的特征。明确了渤海海域主要发育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5套储层以及沙一段-东二下亚段湖相泥岩和明下段河湖沼泽泥岩2套区域盖层;总结了渤海海域前古近系、古近系和新近系3套储盖组合特征。
渤海海域包括辽东湾地区、渤中地区、黄河口地区和莱州湾地区4个油气富集区。
渤海油田在勘探实践中形成了符合自身独特地质特点的油气成藏理论与认识:富烃凹陷控制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小凸起上大背斜是形成新近系油气田的理想配置;增压性转换带控制郯庐断裂带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凹陷内“中转站”控运移,断层-地层关系控富集;盖层质量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商业性;源-汇耦合控制古近系大中型油气田分布;断层-岩性耦合控制潜山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区域性厚层超压盖层控制天然气田分布。
除石油和天然气以外,渤海其它矿产以砂矿为主。环渤海的滨海砂矿属于胶辽台隆锆英石、砂金、石英砂(含钛铁矿、磁铁矿)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金刚石,其次为锆英石、独居石、磁铁矿、石英砂等。(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