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11月24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听取白云鄂博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新技术成果汇报,并就进一步推进该成果应用,促进开辟国内高质量修复矿山土地的有效途径,展开积极研讨。
包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晨阳介绍了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的生态修复情况。他指出,白云鄂博铁矿排土场的生态修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然而,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探索,目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许晨阳说:“当我们最初接手这个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时,排土场几乎是寸草不生,荒凉的景象让人几乎失去了希望。在没有任何基础性设施、没有灌溉系统、也没有覆盖土层的情况下,传统的土壤修复手段根本无从谈起。”他表示,最初的修复工作多次遭遇失败,外界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面临这样的困境,许晨阳和他的团队决定采取创新的修复方式,寻找能够突破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
在多方考察和尝试后,包钢集团决定引入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利用特定菌种与土壤中的矿物质、重金属和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土壤的快速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许晨阳坦言:“这项技术的引入,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修复思路。我们开始相信,在最不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力量,或许能改变矿山的生态面貌。”
由于矿区开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压力,包钢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修复。尽管此前的修复努力成效有限,但通过与神州汉邦合作,特别是在龙厚茹教授技术支持下,包钢集团首次实现了白云鄂博矿区排土场的有效绿化,并成功改善了生态环境。许晨阳表示,这一成效标志着生态修复工作的突破,成为包钢环保事业的亮点。
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厚茹介绍了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技术原理。她表示,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包头市的阴山之北,地处海拔1650米的高原地带,属于典型的高寒干旱地区。当地气候特点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冬季寒冷漫长,极端低温可达到零下四十度,且昼夜温差极大,环境条件极为严苛。这些自然因素使得该地区的矿山排土场无法像其他地区一样通过常规的水土保持方法进行修复。而更为严重的是,排土场的土壤pH值高达10,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为矿山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微生物、矿物质,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要素治理的关键源头在微生物菌群。“禾神元”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的三株“地衣芽孢杆菌”均为功能性有益菌,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促植物生长、杀虫卵、抑病菌物质,尤其是“玉米素”,玉米素又称为天然植物细胞分裂素,极其珍贵,地衣芽孢杆菌”抗逆性极强,并将虫卵杀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目前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独一无二。
锡林郭勒发电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春晓介绍了京能集团生态修复实践成果。京能集团锡林郭勒发电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冰冻期超五个月,全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极寒干旱风沙等极恶劣环境导致了草场退化严重,加之粉煤灰是发电厂的主要固体废物,处理困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2021年引入“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后,当年修复成原生态草原,多年生牧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2022年整个生长期没施肥,没浇水,没管理 ,全凭自然条件生长,全都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100%全覆盖。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方案。
原国家电投集团资本运营总监关绮鸿表示,国家电投扎鲁特旗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盐碱地是扎矿难啃的骨头,重金属砷超标,pH10.6,寸草不生,下雨盐碱流失到旁边湖泊,湖水混浊,周围牧草枯黄。一般的盐碱地治理是用水压法,用水把土壤中的盐稀释掉,但是治标不治本。“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使用后出苗率高,长势茂盛。证明该菌在重度盐碱环境条件下,仍然能够快速繁殖,抗盐碱极强,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恢复成草原。
原农业农村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尹成杰总结表示,包钢白云鄂博铁矿以及一些发电企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路径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表明,利用微生物技术加大生态修复治理的力度大有可为,微生物技术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在矿山、农田及盐碱地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微生物技术在矿山、盐碱地治理和农业中的支持力度,为国家生态环境修复和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顾问吴吟指出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历史转型潜力和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他强调该技术不仅对修复矿山有重要作用,还能造地、发展畜牧业及土地置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虽然目前推广较慢,但吴局长认为,技术的简便性和高效性让其具备了良好的前景。他提到,进一步推动该技术需要全社会的协力合作,特别是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创新模式方面加大努力,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加快进程。
原水利部常务副部长张春园结合在水利方面的经验,强调了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和生态修复中的潜力,尤其是在菌种功能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和饲料问题上的紧迫性。他建议要结合农业、矿山及水利等多个部门的协作,推动土地改良和农业板块的共同发展,优化资源利用,尤其是在矿山及土地开发方面,结合地方和行业特色进行产业化改革。
自然资源部国土勘探规划院研究员范树印表示:在扎矿实地调研考察期间看到,在最小的地表干扰的情况下,年内快速使先锋植物群落地表覆盖超过了85%。在高陡坡地方根系的发育和固土初步效果显现。对于矿山项目,极端气候结合重金属的复杂情况下,该技术解决了植物存活的问题。结合扎矿情况,在免人工维持的情况下,第二年的植被存续效果依旧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建议要将符合这些应用场景的团体标准尽快建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朱昌雄就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深入的见解。他强调,植被的快速生长和土壤湿度的保持表明,该技术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此外,PH值的下降和有机质的增加也证明了微生物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有效性。他还建议将这一技术推广至更广泛的矿区,特别是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项目中,推动矿山修复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的结合,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中化环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焱在发言中表示,中化环境作为国家土地修复领域的主力军,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治理和化工行业的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化工和农业领域的绿色循环中。他对神州汉邦与包钢合作取得的成效表示祝贺,并强调,技术的进步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升级,企业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勘探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金彪在发言中表示,煤炭地质总局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尤其在青海牧场的矿山修复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特别强调,这项技术不需要持续大量投入,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和推广价值,并且在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煤炭地质总局愿意与各方深入合作,共同研究并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确保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
北京菜篮子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以彬在发言中提到,这项技术不仅能在矿山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在一般土壤中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他表示,菜篮子集团将积极推动微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用这一技术提升食品安全,解决农残超标问题,并且将通过数字化和微生物系统优化农业生产,未来三到五年内,这项技术有望在北京市场成为主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原大唐集团董事长陈进行在会议总结时指出,会议讨论了能源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系,特别是在矿产和灰场治理方面的挑战和经验。他提到,尽管这些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陈副理事长特别赞赏了龙教授的技术,强调这种技术在发电厂、灰场治理以及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他指出,未来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才能更广泛地应用这些创新技术,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表示,微生物技术未来将在生态修复、土壤治理、水治理及农业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贡献力量,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中国网)